中医特色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,运用整体观,对疾病进行辩证施护,并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技术与方法,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,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。
传统的中医中药技术包含按摩术、拔罐术、贴药术、熏洗术、耳穴压豆、艾灸等方法易于掌握,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。
拔火罐治疗:是具有痛经活络,行气活血,消肿止痛,祛风散寒等作用,适用广泛,如风湿痹痛,各种神经麻痹、头痛、颈肩腰腿痛、腹痛、感冒、咳嗽等。
在使用多罐时,火罐排列距离适宜,否则因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。留罐5-10分钟,不超过20分钟,否则会损伤皮肤。
起罐后,一般局部皮肤呈现红晕或紫绀色(瘀血),为正常现象,会自行消退。如局部出现小水泡,可不必处理,如水泡较大,消毒局部皮肤后,用注射器吸出液体,覆盖消毒敷料。
耳穴压豆治疗: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粘贴于耳穴处,给予适度的揉、按、捏、压,使其产生麻、胀、痛等刺激感应,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。可治疗胆石症、失眠、支气管哮喘、腹痛、腰疼、高血压病、眩晕、尿储留,缓解便秘等。
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,每次以贴压5-7穴为宜,每日按压3-5次,每次3分钟,隔日更换1次,双耳交替使用。
艾灸治疗:艾灸可以温通经脉,活血化瘀,痛痹止痛,可用于治疗寒凝血滞,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症,如风寒湿痹、痛经、胃脘痛、寒疝腹痛等症。
寒性胃脘痛,用艾条灸中脘、双足三里,告之温灸后半小时不宜洗澡。
压疮的瘀血红润期,艾灸开始时距受压局部
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,先头顶、胸背,后灸腹部、四肢。注意施灸时间,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,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。
总之,将中西护理有机的融合,博采众长,将是护理专业发展方向。中医技术与西医护理优势互补,相互兼容,以增强疗效,深受患者欢迎。鼓励、引导、帮助高学历,高素质护士在临床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,以促进中医护理向科学化、专业化、现代化发展的需要。